「高雄氣爆與國土安全」記者會 新聞稿

 

「高雄氣爆與國土安全」

記者會 新聞稿

 

731的高雄氣爆造成30人死亡,300多人受傷,不僅舉國哀悼,更震驚國際。這種重大災難不僅帶來人民生命財產無謂的犧牲,也是對政府忽視國土安全的反撲與警惕。

儘管此時,救災本為第一要務,但是,高雄氣爆事件,出了各縣市政府隱藏的潛在工安與災害危機與重視預防的必要。 目前,不論中央政府與高雄市或各部會之間,應該從這次事件省思,盡速檢討中央與地方政府對基礎建設與維護政策上的瑕疵與錯誤。

臺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,彙整多位學者及國際知名品牌廠商等專家之專業研判與意見,彙整如下:

(一)  災害發生的原因,主要起因於:
1.
錯誤施工: 揮發性氣體的管線,必須埋在土裡,不可以穿過箱涵,否則一旦發生管路破損,造成氣體外洩的揮發氣體亂竄,就會造成此次高雄大氣爆的災害悲劇的發生。

2. 圖資不正確與稽察的未落實: 因為歷屆政府相關單位多年來,未能落實稽查並更新圖資,所以,於災害發生時,無法有效掌握問題所在而造成災害擴大及無法妥善進行熱區疏散(驅離)

3. 未善用科技進行基礎建設的管理與預防: 由於管線施工技術未更新,並未運用科技之感知器及截流器,來進行監測與控管。這樣的基礎建設方面的監測管理解決方案,國際間多有成功的案例與經驗,科技技術與應用方面都很成熟,中央與地方政府,應該重視"預防的觀念,來改善並訂定所有城市基礎建設與防護的相關政策及規範。

4. 災變現場指揮系統及災後重建效率的紊亂: 由於石化氣體管理、管線埋設、災害應變等的權責單位太多且現場指揮層級不高,致使得民眾發現異常通報的第一時間、災害發生的現場指揮處理、及災後清理作業等,政府的動作,比民眾自發性的互相救助來得慢得許多,導致民眾的抱怨與詬病。

(二)  政策方針建言
為未來災害的預防及避免類似悲劇的再發生,臺灣安全設備與服務產業協會,針對城市基礎建設與安全防護的建議如下:

1.  落實管線圖資庫:
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,要開始規劃持續性的更新GIS(埋管管線)圖資計畫,全面普查危險氣液體相關的管線位置,並確實紀錄標示;

2.  明訂基礎建設與安全防護政策與規範:
現有的規範,太過老舊,未能善用監測與監控的電子及軟硬體科技,建議中央與地方政府,應該參考國際實例,廣納產業與科技專家之資訊與建議,進行修訂相關規範與法令,使得未來基礎建設的建造與維護,能夠從設計、施工、監造、驗收、維護、及變更等環節間,落實執行,才能有效預防與管理。

3.  應建立第三監督單位及保險制度:
有鑒於政府人力有限,民眾對產業完全自主管理的不信任,經由政策的修法與制定,配合公正第三方的民間的科技資源,有效率地執行稽查與保養,才能及早發現問題、落實圖資登錄與責任歸屬。若不幸災害發生,相關賠償與損失,也能夠迅速獲得處理與解決。

4. 中央與地方政府,要設有災害指揮應變的專責單位:
專責的災害應變機構,如Call Center 的單一窗口機制,有利於民眾意識危險的通報,到災害發生的專業人員現場指揮處理。此專責機構,應該經常性地給予人員專業工安/災害專業訓練,並給予較高層級的指揮調動權,並加強垂直與橫向的聯繫與溝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