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新聞消息】雲端新世代專欄─監控系統雲端化 少了成本多了安全

引自DIGITIMES
 

雲端新世代專欄─監控系統雲端化 少了成本多了安全
2011/01/31-黃愷橙  

2010年10月梅姬颱風挾帶可觀的雨量重創蘇花公路,造成多處路基嚴重流失,也讓當時行經此處的大陸旅遊團多名團員死傷。風雨過後,多數人質疑當時雨勢、雨量都已達到一定規模,為什麼旅行團依舊堅持繼續旅程?面對諸多事後諸葛的質疑,究竟我們還能多做些什麼,除了要避免人禍外,在天災的防範上也能多搶得一線生機?還好,國土安全監控系統就可以預先示警來防患於未然。

系統整合商安研科技協理黃思緯認為,一套最基本的監測系統,必須建構監測資料中心、整合多樣化通訊,以及安裝現場感測器與記錄器。依照這樣的需求,最低建置成本也要新台幣20萬元以上,更別提一般國土監測的資料中心建置費用動輒更達上百萬元,地方政府、村、鄰、里通常沒有人力、財力可以建置並且進行長期維護,這也是國土安全監測系統在台灣無法全面建置的主因。目前遠距監控在監控端資料收集的部分,可分為有控制系統和無控制系統2類。先前提過費用較高昂的國土監控系統就屬於無控制現地系統,除了安裝費用較高之外,無控制現地系統需要整合電力、感測器、記錄器等組件,因此也需訓練專業人員了解各組件的維護方式,在安裝成本外,系統維護也是另一筆需要負擔的費用。

相對於無控制現地系統,有控制現地系統在安裝成本上較為低廉,在資料收集方面也不需要建置大型的監控資料中心。安研科技在監控系統的發展上就與中華電信合作,讓使用者使用3.5G、3G、2G門號,將SIM Card安裝於記錄器內,僅需於安研科技雲端監測系統輸入門號,就可進行資料接收,因此雲端國土安全監控系統對於多地震、風災的台灣而言,具有實質發展的潛力。黃思瑋表示,雲端監控系統的特性,除了安裝成本較為低廉外,系統的一切操作使用瀏覽器即可完成,符合國際標準的資料交換介面,這可讓監控資料除了作為國內災害防範分析基礎外,也可提供其他國家作為分析氣象變遷或是相關災害預防的所需資料。雲端監控系統另一項優點就是主機代管,而監控資料也可備份在使用單位的主機,不但可節省建構資料中心的費用,也可讓處理器資源能更有效運用。

而雲端監測系統在資料分享的效益上,則能使資料架構扁平化,便於不同單位分析所需。因為現行資料架構為伺服器層層上報,速度慢,且有各單位整合問題。資料扁平化後,速度快,沒有資料整合問題,各單位可依照自己的需求開發應用環境,例如學術機構、防災中心,可以利用統計分析、人工智慧建構即時防災預警模型;金融機構可以依據全台資料進行防災相關衍生性金融商品的開發。更重要的是,雲端監控系統讓小型鄉、鎮、村、里單位均可輕鬆建置地方性監控系統,像是水位監測、橋樑安全監控、或是山坡地坡度變化監測等。

黃思瑋認為,現今發展的雲端監測系統,小從個人的醫療照護,大到水文、氣象、地震、橋樑、邊坡、土石流等國土安全監控都可以涵蓋在內。在災害發生之前可以先行限制人車通行,如果進一步與電信業者結合,還可以用手機簡訊示警的方式,將可能的危險通告附近居民,增加疏散時間。但台灣目前在發展上有採購法的限制,每次得標廠商不見得都是同一家,因此政府機關對於資料存放在遠端主機有所疑慮,所以當技術面已大有進展,諸多政策面還是有需要改善的空間。

[雲端新世代專欄每週一刊載]